在PLC或工业控制编程中,当只接通一个触点的上升沿时,脚本框(如ST语言、梯形图或结构化文本)中的FOR循环程序能否执行完,取决于具体的编程逻辑、扫描周期机制以及硬件平台的特性。以下是详细分析:
1. 上升沿触发的本质
- 上升沿检测:上升沿(Rising Edge)是信号从 - 0变为- 1的瞬间,通常通过硬件或软件(如- R_TRIG指令)检测。
- 单次触发:上升沿仅持续一个扫描周期(或更短),之后触点状态可能恢复为 - 0或保持- 1,取决于外部信号。
2. FOR循环的执行特性
- 循环完整性:FOR循环是一个完整的代码块,只要满足以下条件,循环内的程序能够执行完: 
- 逻辑条件:循环的起始条件(如 - FOR i := 0 TO 10)在触发时被满足。
- 扫描周期:PLC在单个扫描周期内必须完成循环的所有迭代(即循环体不跨周期执行)。 
- 无中断:循环未被外部中断(如急停、优先级更高的任务)打断。 
- 潜在问题: 
- 如果循环迭代次数过多(如 - FOR i := 0 TO 1000000),可能超出单个扫描周期的处理能力,导致循环未完成就被中断。
- 某些PLC(如西门子S7-1200)在快速扫描模式下可能限制单周期执行时间。 
3. 不同编程场景的分析
场景1:梯形图(LAD)中的上升沿触发FOR循环
lad
Network 1: A     I0.0       // 上升沿触点(如R_TRIG指令) =     M0.0       // 上升沿检测结果存储在M0.0 
Network 2: A     M0.0       // 仅在上升沿触发的扫描周期内为1 JCN   DONE       // 如果M0.0=0,跳过循环 FOR   #i := 0 TO 10 DO // 循环体(如置位Q0.#i) END_FOR DONE: NOP 0 
- 结果:FOR循环会执行完,但仅在上升沿触发的当前扫描周期内完成。如果循环体耗时过长,可能影响其他任务。 
场景2:结构化文本(ST)中的上升沿触发
stIF R_TRIG(CLK := InputSignal) THENFOR i := 0 TO 10 DOOutputArray[i] := TRUE; // 循环体END_FOR;END_IF;
- 结果:循环体必定执行完,因为ST代码在单个扫描周期内按顺序执行,无跳过逻辑。 
场景3:循环体依赖外部信号
stIF R_TRIG(CLK := StartButton) THENFOR i := 0 TO 10 DOIF NOT ExternalReady THEN EXIT; END_IF; // 提前退出SetMotorPosition(i);END_FOR;END_IF;
- 结果:如果 - ExternalReady在循环中变为- FALSE,循环可能提前终止。
4. 关键影响因素
- PLC型号与扫描周期: 
- 高速PLC(如倍福CX系列)可能支持长循环,而低端PLC(如S7-200)可能限制单周期指令数。 
- 循环体复杂度: 
- 简单操作(如寄存器赋值)通常能完成;复杂操作(如通信、运动控制)可能超时。 
- 编程规范: 
- 避免在上升沿逻辑中直接写长循环,建议通过标志位触发子程序。 
5. 最佳实践建议
- 短循环:确保FOR循环迭代次数少(如<100次)。 
- 异步处理:通过标志位触发循环,并在后续扫描周期中分步执行: - st - IF R_TRIG(CLK := StartSignal) THEN - EnableLoop := TRUE; - LoopIndex := 0; - END_IF; - IF EnableLoop AND LoopIndex <= 10 THEN - // 执行当前迭代 - OutputArray[LoopIndex] := TRUE; - LoopIndex := LoopIndex + 1; - ELSE - EnableLoop := FALSE; // 循环结束 - END_IF; 
- 超时保护:添加看门狗或超时机制,防止循环卡死。 
结论
在大多数情况下,仅接通一个触点的上升沿时,脚本框内的FOR循环能够执行完,前提是:
- 循环迭代次数合理; 
- 单周期执行时间未超限; 
- 无外部中断或条件跳转。 
 对于复杂场景,建议将长循环拆解为多周期任务或使用异步触发机制。

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