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(即励磁方式)决定了其运行时绕组的通电逻辑,而步距角是其核心性能参数,直接影响运动精度。两者结合决定了电机的实际转动角度与控制精度,以下从通电方式分类、步距角定义及两者关联展开详细说明:
一、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(励磁方式)
步进电机通过对定子绕组按特定顺序通电,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转动,不同通电方式对应不同的运行特性(如精度、扭矩、噪音)。常见分类基于绕组数量(二相、三相、五相等),以最常用的二相步进电机为例,核心通电方式分为以下 4 种:
1. 单拍通电方式(1 相励磁)
2. 双拍通电方式(2 相励磁)
3. 单双拍交替通电方式(1-2 相励磁)
4. 细分通电方式(微步驱动)
二、步进电机的步距角
1. 步距角的定义
步距角是步进电机每接收一个控制脉冲信号,转子转过的最小机械角度,单位为 “度(°)” 或 “弧分(′)”(1°=60′)。它是衡量步进电机精度的核心参数,步距角越小,电机控制精度越高。
2. 步距角的计算(固有步距角)
步进电机的固有步距角(未细分时)由其转子齿数和定子绕组相数决定,计算公式如下:
常见示例:
3. 实际步距角(细分后的步距角)
当使用细分驱动器时,实际步距角 = 固有步距角 / 细分倍数。示例:固有步距角 1.8° 的二相电机,细分倍数设为 16 时,实际步距角 = 1.8°/16 = 0.1125°。
细分倍数由驱动器参数设置(如通过拨码开关或软件配置),常见倍数为 2、4、8、16、32,部分高端驱动器支持 128、256 细分,可进一步提升精度。
三、通电方式与步距角的关联
通电方式直接决定了步进电机的 “实际运行步距角” 和 “输出特性”,两者的核心关联如下表:
通电方式 | 固有步距角(二相 1.8° 电机) | 输出扭矩 | 振动噪音 | 控制复杂度 | 适用精度需求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单拍(1 相) | 1.8° | 小 | 大 | 低 | 低 |
双拍(2 相) | 1.8° | 大 | 中 | 中 | 低 - 中 |
单双拍(1-2 相) | 0.9° | 中 | 中 | 高 | 中 |
细分(16 倍) | 0.1125° | 中 - 大 | 极小 | 高(需驱动器) | 高 |
四、关键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
总之,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决定了其运行时的 “动力特性”,步距角决定了 “精度等级”,实际应用中需根据设备的精度、扭矩、成本需求,选择合适的通电方式(含细分倍数)和步距角规格,才能实现稳定、精准的控制。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常用步进电机(二相 / 三相)的通电时序表,包含单拍、双拍、单双拍的绕组通电顺序及对应的步距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