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AB罗克韦尔服务商    

PLC、变频器、人机界面、传感器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吴经理
  • 电话:18576370666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及步距角!
新闻中心
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及步距角!
发布时间:2025-10-17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(即励磁方式)决定了其运行时绕组的通电逻辑,而步距角是其核心性能参数,直接影响运动精度。两者结合决定了电机的实际转动角度与控制精度,以下从通电方式分类、步距角定义及两者关联展开详细说明:

一、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(励磁方式)

步进电机通过对定子绕组按特定顺序通电,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转动,不同通电方式对应不同的运行特性(如精度、扭矩、噪音)。常见分类基于绕组数量(二相、三相、五相等),以最常用的二相步进电机为例,核心通电方式分为以下 4 种:

1. 单拍通电方式(1 相励磁)

  • 通电逻辑:每次仅给 1 个绕组通电,按 “AB→BC→CD→DA”(四相)或 “AO→BO→CO→DO”(二相双极性)的顺序循环(以二相 4 线电机为例,通常标注为 A、A-、B、B-,单拍时每次通 A 或 B 绕组)。示例(二相 4 线电机):A→B→A-→B-→A(循环)。

  • 特点

    • 优点:控制逻辑最简单,仅需单路信号切换,成本低;

    • 缺点:转子受力不均衡,运行时振动和噪音较大,输出扭矩较小(仅单绕组产生磁场),易出现 “丢步”(负载略大时转子跟不上通电节奏)。

  • 适用场景:对精度、扭矩要求极低的简易设备(如小型玩具、低速传送带)。

2. 双拍通电方式(2 相励磁)

  • 通电逻辑:每次给 2 个相邻绕组同时通电,利用两个绕组的合成磁场驱动转子转动。示例(二相 4 线电机):A+B→B+A-→A-+B-→B-+A→A+B(循环)。

  • 特点

    • 优点:两个绕组的磁场叠加,输出扭矩比单拍高 30%~50%,转子受力更均衡,振动和噪音显著降低;

    • 缺点:控制逻辑略复杂(需两路信号同步切换),步距角与单拍一致(无细分时)。

  • 适用场景:对扭矩和稳定性有一定要求的设备(如小型打印机送纸机构、轻负载滑台)。

3. 单双拍交替通电方式(1-2 相励磁)

  • 通电逻辑:单拍与双拍交替进行,即 “1 相通电→2 相通电→1 相通电→2 相通电” 循环,是二相步进电机最常用的方式。示例(二相 4 线电机):A→A+B→B→B+A-→A-→A-+B-→B-→B-+A→A(循环)。

  • 特点

    • 优点:相比单拍 / 双拍,步距角减半(如原步距角 1.8°,此方式下为 0.9°),精度提升 1 倍;扭矩介于单拍和双拍之间,兼顾精度与稳定性;

    • 缺点:控制逻辑最复杂(需交替切换单 / 双绕组通电),需控制器支持交替励磁时序。

  • 适用场景:对精度和扭矩均有要求的设备(如小型数控机床、3D 打印机喷头驱动)。

4. 细分通电方式(微步驱动)

  • 通电逻辑:通过对定子绕组通入 “渐变电流”(而非通 / 断的方波电流),将传统的 “一步” 细分为多个 “微步”。例如将 1.8° 的步距角细分为 16 微步,每个微步仅转动 0.1125°。原理:利用电流的线性变化,使转子在两个相邻磁极间 “平滑过渡”,而非跳跃式转动(如 A 绕组电流从 100% 降至 0,同时 B 绕组电流从 0 升至 100%,实现转子从 A 极到 B 极的平滑转动)。

  • 特点

    • 优点:步距角可通过细分倍数灵活调整(常见细分倍数:2、4、8、16、32、64),精度极高;运行时无振动、无噪音,扭矩稳定;

    • 缺点:需专用的 “细分驱动器”(如二相步进驱动器),成本略高;细分倍数越高,对驱动器电流控制精度要求越高。

  • 适用场景:高精度设备(如光学仪器定位、精密检测平台、雕刻机)。

二、步进电机的步距角

1. 步距角的定义

步距角是步进电机每接收一个控制脉冲信号,转子转过的最小机械角度,单位为 “度(°)” 或 “弧分(′)”(1°=60′)。它是衡量步进电机精度的核心参数,步距角越小,电机控制精度越高。

2. 步距角的计算(固有步距角)

步进电机的固有步距角(未细分时)由其转子齿数定子绕组相数决定,计算公式如下:固有步距角=转子齿数×相数×拍数系数360°

  • 拍数系数:单拍 / 双拍时为 1,单双拍(1-2 相)时为 2(因步距角减半)。

常见示例

  • 二相 4 线步进电机(转子齿数 50):

    • 单拍 / 双拍时:步距角 = 360°/(50×2×1) = 3.6°;

    • 单双拍时:步距角 = 360°/(50×2×2) = 1.8°(最常见的二相步进电机步距角)。

  • 三相步进电机(转子齿数 40):

    • 单拍时:步距角 = 360°/(40×3×1) = 3°;

    • 双拍时:步距角 = 360°/(40×3×1) = 3°(三相无单双拍交替方式,步距角不变)。

3. 实际步距角(细分后的步距角)

当使用细分驱动器时,实际步距角 = 固有步距角 / 细分倍数。示例:固有步距角 1.8° 的二相电机,细分倍数设为 16 时,实际步距角 = 1.8°/16 = 0.1125°。

细分倍数由驱动器参数设置(如通过拨码开关或软件配置),常见倍数为 2、4、8、16、32,部分高端驱动器支持 128、256 细分,可进一步提升精度。

三、通电方式与步距角的关联

通电方式直接决定了步进电机的 “实际运行步距角” 和 “输出特性”,两者的核心关联如下表:

通电方式固有步距角(二相 1.8° 电机)输出扭矩振动噪音控制复杂度适用精度需求
单拍(1 相)1.8°
双拍(2 相)1.8°低 - 中
单双拍(1-2 相)0.9°
细分(16 倍)0.1125°中 - 大极小高(需驱动器)

四、关键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

  1. 步距角选型:根据设备精度需求选择,如 3D 打印机需 0.1° 以下精度,优先选 1.8° 电机 + 16 细分(0.1125°);简易送料机构可选 3.6° 电机(无需细分)。

  2. 通电方式匹配:单拍 / 双拍可直接通过 PLC 脉冲控制,单双拍和细分需专用驱动器(如 TB6600 二相细分驱动器),且驱动器需与电机相数匹配(二相电机配二相驱动器)。

  3. 避免丢步:负载过大、脉冲频率过高(超过电机启动频率)会导致丢步,需结合通电方式选择:双拍或细分方式的扭矩更大,抗丢步能力更强。

总之,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决定了其运行时的 “动力特性”,步距角决定了 “精度等级”,实际应用中需根据设备的精度、扭矩、成本需求,选择合适的通电方式(含细分倍数)和步距角规格,才能实现稳定、精准的控制。
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常用步进电机(二相 / 三相)的通电时序表,包含单拍、双拍、单双拍的绕组通电顺序及对应的步距角。

收缩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