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AB罗克韦尔服务商    

PLC、变频器、人机界面、传感器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吴经理
  • 电话:18576370666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电机加减速过程中如何避免振动和噪音?
新闻中心
电机加减速过程中如何避免振动和噪音?
发布时间:2025-11-10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电机加减速过程中产生振动和噪音的核心原因是转速变化率(加速度)与负载惯性不匹配,导致机械冲击或共振。通过优化加减速曲线、机械结构和控制参数,可有效抑制振动和噪音,具体方法如下:

一、优化加减速曲线:避免转速突变

加减速曲线决定了转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,选择平滑的曲线能从源头减少冲击:

  1. 优先使用 S 型曲线(S-curve)

    • 传统线性加减速(速度随时间匀速变化)在启动和结束瞬间加速度突变,易引发冲击。

    • S 型曲线通过 “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” 的过渡(启动段→匀速加速段→减速段),实现转速平滑过渡,尤其适合大惯量负载(如传送带、机床)。

    • 实现方式:在变频器 / 伺服驱动器中设置 “加减速曲线类型” 为 S 型,调整 “曲线曲率”(部分设备可设前段 / 后段时间比例)。

  2. 合理设置加减速时间

    • 时间过短:加速度过大,惯性冲击导致振动(如电机 “咯噔” 声、机械部件共振)。

    • 时间过长:影响效率,但过度延长对减振无意义。

    • 参考公式:加减速时间 ≥ 负载惯性矩 / 电机输出扭矩 × 转速变化量(需结合设备手册调试)。

    • 实操:从较长时间(如 10 秒)开始,逐步缩短至无明显振动的最小值。

二、抑制机械共振:避开共振频率

振动和噪音常因加减速过程中转速落入机械系统共振频率(如齿轮啮合频率、传送带固有频率)导致,需通过以下方式避开:

  1. 设置跳跃频率(回避频率)

    • 在驱动器中预设 1-3 个共振频率点(如某设备在 500rpm 时共振),加减速过程中自动跳过该转速段(从 450rpm 直接跳到 550rpm),避免持续共振。

    • 适用场景:已知机械系统有固定共振点(如通过频谱仪检测或经验判断)。

  2. 增加机械阻尼

    • 在传动部件(如联轴器、轴承)加装阻尼器(如橡胶缓冲垫、液压阻尼器),吸收振动能量,降低共振幅度。

    • 例:皮带传动的电机可更换为弹性皮带轮,齿轮传动可增加齿面润滑或使用斜齿轮(比直齿轮啮合更平稳)。

  3. 优化机械刚性

    • 检查电机与负载的安装是否牢固(如地脚螺栓松动会放大振动),传动机构(如丝杠、导轨)是否存在间隙或磨损,及时紧固、更换部件。

    • 大惯量负载(如大型滚筒)可增加支撑结构,降低整体挠度,避免因形变引发的振动。

三、调整控制参数:匹配负载特性

通过驱动器的控制参数优化,使电机输出扭矩与负载需求更匹配,减少动态失衡:

  1. 矢量控制模式(适用于变频器 / 伺服)

    • 相比 V/F 控制(电压 / 频率比恒定),矢量控制可精确控制电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,在加减速时提供更平滑的扭矩输出,尤其适合低速大扭矩场景(如起重设备)。

    • 设置要点:正确输入电机参数(额定功率、电流、转速),进行 “电机自学习”(静态或动态),让驱动器识别电机和负载的惯性特性。

  2. 抑制振动参数(部分高端驱动器支持)

    • 振动抑制滤波器:通过设置截止频率(如 100Hz),过滤掉共振频率段的扭矩波动(类似低通滤波)。

    • 扭矩前馈控制:提前预判负载变化,在加减速时主动补偿扭矩,减少转速波动(适用于伺服系统,如机器人关节)。

    • PID 增益调整:降低速度环比例增益(P)可减少超调振动,增加积分时间(I)可抑制稳态波动(需结合实际响应速度调试)。

四、减少电磁噪音:优化电机供电

加减速时电机电流变化剧烈,可能产生电磁噪音(如高频啸叫),需从电源侧改善:

  1. 降低载波频率(适用于变频器)

    • 载波频率过高(如 16kHz 以上)会导致电机绕组高频振动,产生尖锐噪音;过低则扭矩输出不平滑。

    • 平衡设置:一般负载设 4-8kHz,对噪音敏感的场景(如车间、民用设备)可适当降低(但需注意电机发热)。

  2. 加装滤波器

    • 在变频器输出端加装正弦波滤波器,减少高频谐波对电机绕组的冲击,降低电磁振动和噪音(尤其长电缆布线时,谐波干扰更严重)。

    • 输入端加装EMC 滤波器,减少电网干扰对驱动器的影响,间接稳定输出电流。

五、实操调试步骤

  1. 初步判断振动源:用手触摸电机、传动部件、机架,判断振动来自电机本身(电磁振动)还是机械传动(共振或冲击)。

  2. 优先尝试曲线优化:将加减速曲线改为 S 型,延长时间至振动明显减小。

  3. 检测共振频率:缓慢手动加减速,记录噪音 / 振动最大的转速点,设置跳跃频率避开。

  4. 参数细调:启用矢量控制和振动抑制功能,逐步调整 PID 增益和滤波器参数,边调边用噪音计或振动传感器监测效果。

总结

核心逻辑是 “平滑过渡 + 避免共振 + 匹配负载”:通过 S 型曲线减少冲击,设置跳跃频率避开共振点,优化控制参数和机械结构,从电气和机械两方面双管齐下,可显著降低加减速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。

收缩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